40年的工齡,養老金只有1952元,那么它的問題究竟是出錯在哪里呢?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話題,那前幾天收到了一位網友的一個私信,他將他的事情是和我敘述了一下,問我他的工齡是40年,為什么養老金到手之后的錢,這不足2000塊錢,他就很詫異,覺得是不是自己的錢開錯了。這個人是河北的,然后是1981年參加的工作, 2022年4月份的退休的,按照這個工齡來計算呢,已經是有40年的時間了。然而呢,這位大爺卻很詫異,感覺最少自己也得開上3000塊錢,結果這個到手的不足2000元,就讓他感到心里非常的不平衡。
這里呢,我們先來簡單說一下工齡的定義,所謂工齡是指職工自與單位呢建立的勞動關系起,以工資的收入為主要的來源或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我們計算退休待遇主要是呢連續的工齡,那不過隨著養老保險繳費制度的建立,工齡逐漸的轉化為視同繳費年限了,對計算社會保險的待遇有著法律意義,只是連續的工齡和繳費的年齡了。
這一位大爺退休的養老金只有的1952元,這問題究竟出現在何處呢?這真實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就是40年的工齡沒有實際繳費,那他是在1994年的時候就沒有開始正式上班了,身份還是職工,自己下海經商了,這個期間呢,就出現了經常斷繳的一些情況了,那這個時候大爺并沒有什么概念,他只想著一心掙錢,中間是為了掙更多的錢,放棄了社保的繳納。
他是1981年到1994年在國營的企業當工人, 1995年到2006年是在廣州下海經商, 2007年到2022年是在私企上班,是這樣的一個工作經歷,直到退休他的養老保險繳費記錄是這樣的情況, 1981年到1994年繳費年限13年認定為繳費的工齡,那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那1995年到2006年期間是自由職業,沒有繳納社保, 2017年到2022年私企上班只有13年的繳費的記錄,那么大爺60歲退休是從繳費年限加上實際的繳費年限,養老保險累計滿26年的繳費的記錄,那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一個差額呢?是有著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呢,第一點就是工齡不等于繳費年限, 40年的工齡只有2000塊錢的養老金,最大的原因在于工齡上,你覺得你40年的工齡怎么說也得有3000塊錢的一個養老金,但實際上卻沒有這么多錢,工齡不等同于繳費年限,這是兩回事兒,這40年一直是上班的狀態,你覺得你自己從來沒有失業過,可是你參加工作的時間是40年,其中有14年的時間是沒有繳納過社保的,最后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呢,繳費的年限那只有20多年,那也不是40年的一個時間。
第二個原因就是繳費的基數低的問題了,比如說大爺所在的單位給他繳納的基數是按照2600塊錢給交的,所以說基礎養老金的標準就會降低的。那第三個原因就是說一些制度的影響了, 2005年建立了基本養老金的計算的公式,只有說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而企業退休人員有一部分人還可以說享受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社會的平均工資掛鉤兒,那機關事業單位過渡性養老金水平會高一些。
像是在這個8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各種各樣的用工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比如說私營企業用工和工商戶用工,還有就是靈活就業用工等等啊,多樣形式。那還有說一種像是內退的形式,在2009年的時候國有企業的平均工資是8241元,私營企業的只有呢4467元。在崗時工資待遇低,退休之后養老金待遇也會變低的,所以說這工齡確實是一個老的概念了,工齡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現在養老金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重在繳費的年限,你的工齡再長,但是你的繳費年限短,在工作期間呢,不持續繳納社保,你退休之后的養老金也不會高太多的,這里面是有著相關的一定的邏輯關系的,所以說呢,大爺的工資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果你也有著和他類似的情況,可以根據呢這種形式計算一下就知道了,不會啊,無緣無故少你的養老金的,肯定是你自身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本文標題:40年的工齡,退休養老金只有不到兩千元,那么問題究竟出在何處?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506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