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養老金上調幅度確定4%,哪些人的養老金上漲額度高呢?只要吃透人社部發〔2022〕27號文件,這一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人社、財政兩部在5月16日發布了《關于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我們先提取幾個比較重要的信息:
1,關于調整范圍:只針對2021年12月31日前已辦理完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退休的才能參與本年度養老金的調整,差一天都不行,即2022年1月1日之后辦理退休手續的,其養老金維持不變,理論上最快參與明年的調整。
2,關于調整水平:整體調整水平是4%,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每個人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乘以4%,各省的調整細則不一,且兩部委要求各省以全國調整比例為高限,這就意味著有些省份的實際調整幅度會達不到4%,畢竟各省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是有限的,維持收支平衡才最重要。
說完了以上兩條,下面就是至關重要的哪些人的養老金上漲額度高?關于這一問題,看通知中關于調整辦法的要求就知道了,至少可以從中歸結出5類退休人員的上漲額度高于平均水平:
第一類:工齡長的退休人員
通知中明確要求繼續延續前幾年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結合的調整辦法。關于定額調整,不同統籌地區間會有差別,比如去年浙江是最低的(30元)、西藏是最高的(113元)。
省份不同則定額調整時會有差距,但同省份的退休人員在這部分的上漲金額都是一樣的,總體上體現了公平性的原則,拉不高差距,也就不存在誰漲得多漲得少的問題。
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是掛鉤調整,掛鉤調整之一是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即與工齡鉤掛,工齡越長則上漲金額越多。
舉個例子,比如某省份規定工齡每滿1年則上漲3元/月,那么30年工齡的能漲90元,而15年工齡的只能漲45元,相差一半。
第二類:基礎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
這一類同樣得益于掛鉤調整,簡單說基礎養老金就是調整前個人養老金的水平,這此基礎上上浮一定的比例。
以上浮1.5%為例,1萬元基礎養老金的能漲150元,3000元養老金的只漲45元,差距很明顯。
以上兩類人員無疑上漲額度會高于其他人,這也是通知中要求的要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那么還有哪三類人員的上漲金額會高一些呢?從傾斜調整部分來看,集中表現為以下三類人員:
第三類:高齡退休人員
從去年各省份對于高齡的界定來看,絕大部分省份以70周歲為限,部分省份以65周歲、60周歲為限。
不管以多少歲為限,只要在高齡以上(比如70歲),都能享受高齡傾斜調整,少則5元、10元/月,多則20元、30元/月,這是對高齡人員的照顧。
第四類: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
這也是通知中傾斜調整著重強調的參與適當傾斜調整的人群范圍,各省對該類人群的調整幅度不一樣,有的是5元/月,有的則更高一些。
以上兩類退休人員的調整幅度之所以高,是得益于傾斜調整。
第五類:軍轉干退休人員
通知中的原話是:
繼續確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干部基本養老金不低于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某軍轉干退休人員按照調整細則調整后的養老金是3500元,而當地平均養老金是3567元,那么他可以直接再漲67元,以達到地區平均水平。
以上5類退休人員就是根據通知中的調整辦法能推測出的上漲額度較高的人員。當然這只是宏觀方面,鑒于各省份的調整細則是唯一的、有差異的,不同省份的調整方案可能會囊括其他受益人群,比如去年北京就提出提高控低的要求,在定額調整部分要求養老金低于5760元的漲65元,而5760元以下的只漲30元,這就使得養老金在5760元以下的退休人員相對受益。
寫在最后:本質上來說,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是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前者使得工齡長、原基本養老金基數高的受益,后者則使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軍轉干等退休人員受益。
無論漲多少,我們欣然接受就好了,這都是國家給予廣大退休人員的福利,沒有必要攀比;相信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8連漲會繼續發展為19連漲、20連漲廣大退休人員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本文標題:2022年養老金整體上漲4%!這五類退休人員的上漲金額會更大!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557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