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只有社會關系。
有遠見的婆婆,會在兒媳進門后,善待對方,因為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你有了付出,才會有回報。
生活中,有的婆婆拎不清,認為自己是長輩,兒媳就有孝順的以為,抱著這樣的想法,總有一天會后悔。
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是兒媳寫的,她問大家,婆婆把房產給了女兒,自己有義務給婆婆養老嗎?下面是她的經歷。
婆婆65歲,有一兒一女,在棉服廠上班到退休。
棉服廠集資蓋房,婆婆分到一套120多平的房子,房子位置不錯,附近有小學和中學,還有醫院,屬于學區房。
我們剛結婚時,就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當時還沒有退休,孩子滿月后,我只能自己帶娃,為此,辭去了工作。
婆婆對我們也可以,家里的生活開支都由她承擔,我們只需要負責小家庭的開支,考慮到婆婆工作辛苦,我在家主動承擔家務,讓一家人回來有飯吃。
小姑結婚時,婆婆陪嫁一輛車,我們也給了一個大紅包,那個時候,家庭關系還是不錯的,直到小姑離婚。
小姑屬于遠嫁,男方家是農村的,戀愛時感情好,結了婚就發現很多問題,孩子一歲多,兩人就鬧到了離婚。
離了婚,小姑抱著孩子回了娘家,說實話,大家都很心疼,考慮到小姑孩子小,婆婆就讓她住在家里。
家里有了2個孩子,難免就有摩擦,小姑比較寵愛孩子,看到孩子打鬧,就會臉色難看,時間長了,大人心里也不舒服。
我和丈夫就商量著搬出去,由于積蓄有限,也沒能力買房,就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個房子,搬家時,婆婆也沒說什么,只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周末一起聚個餐。
一晃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按照學校要求,必須住的地方和戶口都在學區,才能正常上學,我們由于住在外面,不符合條件,除非搬回老房子。
考慮到小姑帶著孩子住在里面,我也不想多事,剛好單位附近有個私立小學,有同事的孩子在里面讀書,我進去參觀了,教學質量很不錯,于是就給孩子報了名。
后來,小姑的孩子要上學,婆婆在沒有通知我們的情況下,把房產名字過戶給了小姑,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順利入學。
剛開始我們不知道,有個朋友咨詢孩子上學的事,想了解小姑用了什么方法,我們這才意識到,小姑結婚時,戶口已經遷出去了,孩子是怎么入學的呢?
有次閑聊,我特意問了婆婆,婆婆猶豫了一下,解釋道:只是給你小姑掛了個名,你不要多想。
我這才知道,婆婆把房子過戶給了小姑,說實話,心里是生氣的,不只是為房子,還有不被尊重的難受。
我們體諒小姑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可婆婆卻把我們當好說話,從來沒有過問孫子讀書的事情,卻不聲不響把房子給了女兒,這種偏愛也太明顯了吧。
丈夫示意我不要爭執,一家人以和為貴,畢竟我們條件比小姑好一些,能幫就幫吧。
考慮到這個情況,我也沒說什么,回到出租房繼續生活,只是從那以后,我回婆家的次數少了,總覺得心里有個疙瘩難以釋懷。
婆婆病了,打電話讓我們回去,小姑拿出單子,意思是讓我們去交費,丈夫二話不說,就預交了5千。
回到病房,婆婆對我說:你能不能請一段時間假,來醫院伺候我,你小姑要接送孩子,留在醫院不方便。
我氣笑了,婆婆想的也太美了吧,平時把精力都花在女兒身上,為女兒照顧孩子,等自己生病了,就提出讓我來照顧,對不起,我真沒那么大度。
看我不說話,婆婆又說:養兒防老,不就是在生病時指望兒子嗎?你們要是不孝順,我對你們好有什么用?
我實在忍不住,問婆婆:媽,你到底對誰好,心里難道沒數嗎?房子都給小姑了,小姑不該來伺候你嗎?
小姑臉紅了,爭辯道:我在家照顧媽這么多年,讓你照顧幾天怎么了?用得著這么斤斤計較嗎?
是嗎?那這樣,婆婆由我來照顧,以后不用麻煩你了,也請你把房子還給婆婆,我們搬回去住。我的話說出來,小姑立馬閉了嘴,轉身走了出去。
這個帖子引起很多網友的討論。
有網友說:兒媳做的對,婆婆把房子給女兒,就該由小姑照顧。
也有網友說:小姑被慣壞了,你已經結過婚了,就該租房搬出去住,長期住在娘家,肯定會有問題。
還有網友說:婆婆拎不清,家有兒女,最害怕偏心,你一碗水端不平,最后只能自己吃苦。
沒錯,百果必有因,很多矛盾的種子,是早期種下的。
父母在處理事情時,不能做到公平,就會埋下問題的伏筆,等自己年紀大了,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你指望有人來照顧你,矛盾就會爆發。
被偏愛的有持無恐,被忽略的難以接受,吃苦的就是老人。
就如這位婆婆,如果能注意幾個細節,可能問題就不存在了。
第一,守住邊界感。
女兒離異需要幫助,可以適當提供經濟支持,但沒必要讓女兒長期住到家里。
誰都渴望舒適的生活,在家里無憂無慮,女兒住進來就不愿走了,遇到寬容的兄嫂還可以,要是兄嫂不愿意,矛盾一觸即發。
第二,房產不能輕易給出去。
就算是孩子讀書,也可以想別的辦法,比如女兒辦暫住證,一樣可以讓孩子滿足入學條件。
直接把房子過戶給女兒,確實存在風險,要是女兒不愿意還回來,肯定會產生兄妹間的矛盾,要知道,兒子也有繼承權,父母是不能忽視的。
第三,家人相處不要有秘密。
出現問題,把事情說到明處,比掩掩藏藏效果好得多。
老人如果有處理不好的事情,不妨開家庭會議,讓大家都提出解決辦法,然后從中選一個比較合適的主意,這樣不僅增加家庭凝聚力,也能讓問題更好地解決。
有的老人喜歡自己拿主意,以為自己是長輩,兒女都要聽自己的,殊不知,人生是一個輪回,當年紀大了,身體慢慢衰老,就需要依靠兒女。
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兒女,又怎么能得到對方尊重呢?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學會商量是高情商的體現,婆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是相敬如賓,彼此坦誠相待,才能讓家庭更溫馨。
對此你怎么看?你覺得女兒離異后該不該長期住娘家?
本文標題:65歲婆婆把房產給女兒,生病了讓兒媳給自己養老,兒媳:想得美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756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