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存錢,存款變成理財或保險這種事時有發生。尤其是家中的一些老人,因為對理財也不是很了解,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可能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那么,如果老人去銀行存錢時不小心買了理財產品,該怎么辦呢?
曾經帶家中老人去銀行存錢時就遇到過這種事。原本只是想存一個5年期的定期存款,結果銀行工作人員就說沒有5年期的定期存款,然后就給介紹另一款產品,說是跟5年期定期存款差不多的產品,而且利息還比定期存款高。
不過在深入了解之后,就發現這不過是一款銀保產品,跟定期存款根本就不是同類產品。由于銀行工作人員有意模糊產品的性質,所以要不是深入了解一下,別說不懂理財的老人,就是懂理財的人都會以為那就是存款。
正因如此,如果自己不小心,存錢變成買理財產品這種事完全是有可能發生的。當然,就算真碰到這種事,也不必太著急,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存錢變成買理財要怎么辦?一個辦法,就是可以立即將理財產品賣掉。有些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想賣隨時都可以賣。如果是誤買了這些理財產品,如果不想要,只要賣掉即可,就算可能會有損失,一般也不會很大。
而如果是保險產品,一般會有15天左右的猶豫期,只要是在猶豫期內就可以全額退保,不會出現損失。
不過,這種處理方式只適用于部分理財產品,因為銀行里賣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有固定期限的,一般在到期之前都不能賣掉。
另一個辦法,就是找監管部門投訴。如果銀行工作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誘導的行為,或者故意隱瞞理財產品性質,推薦跟儲戶風險等級不匹配的理財產品,明顯就屬于違規操作,此時就可以通過向監管部門投訴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如果原本只是想要去銀行存錢,這就說明自己的風險偏好是低風險,也不需要做什么風險評估。可如果要買理財產品,由于各種風險的理財產品都有,所以在買之前首先就要進行風險評估。
要是銀行沒有給儲戶做風險評估就讓買理財產品,或者讓儲戶購買與其風險評估比匹配的理財產品,都屬于違規操作。只要有證據,完全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出現損失還能要求銀行賠償。
最后一個辦法,就是繼續持有。雖然原本是想去存錢的,買理財產品并非本愿,但買了理財產品也未必就是壞事。
理財產品與銀行存款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在收益上,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是不固定的,甚至還有可能是負收益。不過,有不少理財產品雖然收益不固定,但虧損的概率很小,而且實際的收益大概率能高于同期限銀行存款的利息。
所以,如果理財產品本身沒什么問題,而且還有較大機會取得較高的收益,就算繼續持有也無妨。
本文標題:家中老人去銀行存錢,如果不小心買了理財產品,該怎么辦呢?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dongtai/2778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