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明
今年4月,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部署啟動后,全國專項辦和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通知,部署全國法院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依法嚴懲養老詐騙犯罪。法院將把打擊鋒芒對準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等為名,侵害老年朋友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違法犯罪。近日,全國專項辦連續多次召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部門會商會,研究部署整治涉老詐騙等一系列問題。
近年來,養老詐騙呈猖獗之勢,且詐騙方式不斷翻新花樣,不少人上當受騙。近日,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一起詐騙案,梁某釗等6名被告人組成相親團隊實施詐騙,以相親名義騙取多名老年人的養老錢近7萬元。在行騙前,他們會讓成員假扮媒人,主動物色農村未婚青年的父母,謊稱為他們的兒子介紹相親對象,并安排相親飯局。從初次見面到確定戀愛關系再到談婚論嫁,詐騙分子步步為營。他們會以媒人紅包、路費、彩禮等理由,用各種手段向受害人索要錢財。錢財到手后,相親團隊的所有成員立刻卷款潛逃玩失蹤。
養老詐騙盯上的是老年人的錢袋子,掏空的是老年群體的養老錢,其用心歹毒,社會影響惡劣。河南省沁陽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養老詐騙案件。被告人張某原系焦作市人力資源局職工。2014年8月中旬,被害人孫某通過陳某介紹找到張某辦理養老保險,張某提出辦理養老保險需要交7.5萬元。同年8月19日,孫某向張某農業銀行賬戶轉賬7.5萬元。張某收到錢款后,并未替孫某辦理任何養老保險事宜,而是將錢款用于歸還借款、利息及個人消費等。后孫某察覺被騙,多次向張某催要錢款,張某退還孫某5000元后不再歸還,孫某無奈向公安機關報警。
打擊養老詐騙,必須形成多部門合力。例如,深圳法院著力完善溝通協調機制,主動加強與公安、檢察等相關單位的溝通協作。深汕合作區法院建立以案促治聯動機制,聯合檢察院、公安局等單位共同對養老詐騙犯罪案件進行研究,建立健全案件研判、情況通報、線索轉遞、專項聯動等協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專項整治工作格局。
一方面,對于不法分子嚴厲打擊,保持高壓態勢;另一方面,也要對群眾進行知識普及,幫助其認清養老詐騙的各種花樣。在此過程中,不少地區創新宣傳手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增強宣傳效果。例如,廣西南寧市檢察機關緊扣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主題,制定方案,精心組織,針對養老、涉農等非法集資犯罪多發領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廣西桂林市臨桂區人民檢察院走進廣場、社區等地,為老年人詳細講解生活中常見的詐騙手段及應對方法。再例如,在今年的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期間,內蒙古銀保監局、內蒙古保險行業協會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聯合舉行直播宣傳活動,圍繞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防范非法代理退保風險、防范養老詐騙的主題,引導消費者對非法金融活動能識別、不參與、敢揭發,為消費者答疑解惑。
要善于總結推廣各地典型經驗。專項行動啟動,全國各市都推出了相應的落地政策,堅持宣傳教育、依法打擊、整治規范三箭齊發,依法嚴懲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守護老年朋友的錢袋子,為他們安享幸福晚年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其中,就涌現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舉措和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借鑒和推廣。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第八次部門會商會要求,要善于總結推廣各地典型經驗,示范帶動加快專項整治,形成蹄疾步穩整治的濃厚氛圍。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推進會議提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反復推廣,有效解決各地區工作推進不平衡的問題;對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及時形成典型案例,對老年群體進行提醒,對不法經營者形成有力震懾。
當然,守住老年人錢袋子,更需要家庭和親人的力量。除了老年人自身提高防范意識外,家人也要多關心關愛身邊老年人。不少老年受害者接到詐騙電話或信息后,往往易被騙子牽著鼻子走,步步落入圈套。如果家人及時發現異常并介入,可能會避免被騙情況的發生。
本文標題:形成養老詐騙人人喊打的氛圍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dongtai/2797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