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水果免費領、養生課堂隨便聽、高息錢生錢看似溫情、有利可圖的背后,可能隱藏著詐騙陷阱。
7月19日,渝北區法院發布了該院審理的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希望大家能捂好錢袋子,守住自己的養老錢。
據悉,自該院打擊養老詐騙犯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審結涉養老詐騙犯罪案件5件5人,在辦案件全部清零,對2名被告人判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3名被告人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8年5月,王某成立公司,于同年6月邀請崔某等人參加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的該公司一養老項目啟動大會。之后,崔某、范某某開始以公司名義推廣該項目,在重慶融資。
后來,王某、莊某某等公司高層領導到重慶進一步宣傳該養老項目。王某等人對外宣稱該公司老板資產雄厚,開具了5000萬美元的信用證,并虛構公司已經收購某城公司13.9萬平方米房屋建設養老項目,還許諾高息對外融資用于裝修。
隨后,王某與崔某簽訂融資獎勵協議,后崔某等人在重慶市渝北區租用辦公室對外推薦該項目。該公司向崔某、陳某等人出示虛假的整體收購協議,出具融資說明,向投資人承諾四個月歸還本金,騙取陳某等人信任。
2018年6月至8月期間,王某等人使用上述方式騙取被害人1575萬余元。
該案經渝北區法院審理后,以王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一百四十萬元,責令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一審宣判后,王某提起上訴。
近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新聞多一點>>
如何守好錢袋子 養老詐騙防范指南來了
守好養老錢,安心度晚年。為切實提高老年朋友的防騙意識、提升防騙技能,渝北區法院梳理了常見的養老詐騙類型,提醒老年朋友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一、提供虛假養老服務
以投資養老基地、旅游考察等項目為名,將老年客戶誘騙至所謂的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游玩,迎合老年人需求,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床位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法官提醒:騙子會在廣場、小區等老人聚集地給老人灌輸投資概念,后通過講座、贈送小禮品的方式與老人拉近距離,以可以享受利息、享受醫療保健、照顧陪護等養老服務項目誘騙老年人投資,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卷款跑路。
二、投資虛假養老項目
以高額分紅、保本高息、預訂服務等說辭吸引老年人,誘騙其投資養老項目,收費明目五花八門,如貴賓卡、會員費等。這些機構的資金運作、流向不明,有很高的卷款跑路風險。
法官提醒:千萬不輕信零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噱頭,要選擇正規的機構和項目進行投資,理性選擇投資產品,堅信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不貪利以防陷入騙局。
三、虛假宣稱以房養老
以以房養老的名義誘騙老年人抵押房產,詐騙資金,借國家政策旗號行非法集資之實。誘騙老年人將抵押房產的資金拿去購買其推薦的理財產品,導致老年人沒了房子還背負貸款。
法官提醒: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蠅頭小利,對于房產等大額投資務必謹慎,盡量與家人商議或向正規機構咨詢后再做決定。
四、銷售虛假養老產品
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驗、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專家義診等方式欺騙、誘導老年群體,購買價格虛高或假冒偽劣產品,進行非法集資。
法官提醒:端正保健理念,從正規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知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遵從醫囑服用藥物,不相信所謂的特效藥偏方,以防陷入騙局。
五、開展虛假養老幫扶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假借義務診療、心理關愛、直播陪護、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務、組織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騙取老年人信任后,以多種手段對其實施詐騙。
法官提醒:禮下于人,必有所求。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表現得很熱情,容易使老年人放松警惕。特別提醒老年人保持理智,切忌為了感謝他人所謂的關懷而購買自己不需要的產品甚至是提供證件號碼、銀行賬號等重要信息,造成財產損失。
六、虛假代辦養老保險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謊稱可以幫助未參保人員代辦養老保險或者提前退休,收取老年人材料費保險金等。
法官提醒:平時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等,多關注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政策及社會新聞。子女要加強與老人的溝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發現被騙的,應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立刻報警。
上游新聞記者 徐勤
本文標題:虛構養老項目高息當誘餌,這伙人騙了1575萬余元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dongtai/2809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