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2年11月21日,北大國發院承澤論壇第9期中國的健康老齡化之路:北京大學柳葉刀重大報告發布會暨研討會舉行。本文根據教育部長江學者、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大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曉燕的演講整理。
步入老齡化社會后,我國針對老齡人口的長期照護(LTC)需求增加,同時傳統的家庭照護模式已不可持續,因為家庭的子女數量在減少,但人口流動性在增加,能夠長期照護父母的子女不多。
此外,長期照護老人讓家庭成員承受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都非常重。
因此,國家層面近些年正在推廣更加社會化的養老模式,比如90-7-390-6-4。
90-7-3是指,整個社會的養老模式由90%的家庭養老、7%的社區養老和3%的養老機構養老組成。其中3%的養老機構模式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來照護那些失能的、需要特殊護理的老人。政策最后在各地落實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有的稱為90-7-3,也有的地方推行90-6-4,但整體思路都一樣。
目前,我國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什么?發展趨勢如何?供給情況又如何?供給能否滿足社會所需?新型的養老模式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討論完這些問題后,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政策啟示。這是我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
老人最喜歡居家養老
自2000年以來,我國養老機構的數量與養老機構床位的數量都在不斷增長,但是養老機構床位的空置率也非常高,很多養老機構并沒有吸引足夠多的老年人入住。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先從老年人對養老模式的需求展開分析。
從老年人的實際居住情況來看,2005年至2018年,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2018年為57%,較2005年65.8%的占比有所下降;與子女就近居住的老年人約為20%,占比基本不變;既沒有與子女同住,也沒有與子女就近居住的老年人占比上升,18年約為20%,;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占比最低,一直在3%上下。
從老年人的居住偏好來看,2005年至2018年,愿意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2018年約為50%,較2005年占比有所下降;愿意和子女就近居住的老年人占比上升,2018年約為10%;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也不愿與子女就近居住的老年人占比增加,2018年超過了三分之一;愿意住養老院的老年人不到3%,占比非常低。3%這一數字從某種程度上也說明90-7-3政策的制定不無依據。
從老年人的居住地點來看,2005年至2018年,計劃住自己家養老的老年人在2018年超過60%;計劃住子女家養老的老年人占比下降,2018年不到20%;計劃住養老院的老年人占比非常低。
綜合上述統計結果,多數老年人希望住自己家養老,實際以居家方式養老還是占絕大多數。
養老院增多,但老人不太喜歡去
基于此,我們又繼續來看,老人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居家服務?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2015)結果發現,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居家服務依次為上門就醫、做家務、康復照料、陪伴等。
為什么大多數老年人不愿意去養老院?老年人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會選擇去養老院呢?
從調查數據發現,2014年至2018年,選擇無論如何都不去養老院的老年人的占比從64.7%下降到了44.7%,不過這個占比還是比較高。選擇需要照料的時候再去養老院的老年人占比從15.5%增加到22.4%,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意識到未來靠子女養老并不可靠,所以愿意去養老院接受照料的人在增加。而當感覺孤獨、需要陪伴時再去養老院的老人占比也在激增,從1.8%增加至9.7%,這說明老年人對養老的需求不僅停留在穿衣、吃飯等日常照料方面,還包括希望有人陪伴等心理上的需求。
老年人對養老院的印象究竟如何呢?結果發現,在回答你了解養老院嗎?這個問題時,大部分老年人表示不了解;而在回答你對養老院的印象如何?這個問題時,大部分的老年人表示沒有好印象。
綜上,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國養老模式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偏差,養老機構在增加,但是愿意去養老院養老的人并不多,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為何我國養老機構空置率整體比較高。
因此,養老模式的供給如何去滿足需求,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新型養老模式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相協調的多層次養老體系。
除了大多數老年人對養老院不了解、印象不好之外,養老院在全國各地的發展情況也很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養老院一床難求,而有些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很高。
近年來,新型養老社區和嵌入式社區養老模式逐漸興起。新型養老社區是專門為老年人養老打造的中高端社區,營造一種居家的氛圍,同時又有比較完善的社區服務和功能,主要針對中高收入群體;嵌入式社區養老則是居住在自己家里,由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綜合來看,這兩種模式都既能滿足老人居家養老的愿望,又能借助社區獲得相應的養老照護服務,未來應該比較有發展前景。
那么政府在各種模式的養老服務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我們調研中發現,不管是養老院建設還是社區層面養老服務,政府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提供場地和補貼等。但是,如何進行更好的制度設計,提高養老機構或社區的自身發展潛力,使其能夠不依賴于政府扶持和補貼而可持續發展,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重要問題。
本文標題:雷曉燕:老人偏愛居家養老,養老供給側亟需轉型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dongtai/2858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