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養老金上漲補發到賬!有人上漲不到100元,什么原因?
按照6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7月底前完成上漲的基本養老金補發工作。所以時間進入7月份后,養老金調整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截止目前,已經有7個地區公布了調整方案,分別是陜西、吉林、湖南、河南、寧夏、廣西和遼寧。陜西和吉林部分地區已經將調整的養老金補發到賬,退休人員們紛紛曬出自己上漲的養老金,上漲數額有多有少,有人上漲不到100元,什么原因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今年養老金調整繼續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步走的方式,定額調整體現社會公平,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調整標準一致;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適當傾斜體現重點關懷,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照顧。所以,養老金上漲多少,和繳費年限、基礎養老金水平、年齡、是否屬于艱苦邊遠地區等因素有關,各位退休人員由于以上因素的差異,會直接導致上漲養老金有多有少的情況。
按照目前的養老金平均水平3330元計算,今年漲幅4%,平均上漲133元,有人高于133元,有人低于133元,有人上漲不到100元,都是很正常的。那么,上漲不到100元的退休人員,是什么原因呢?經過計算對比發現,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總體漲幅下降,各地區調整標準下降。由于今年養老金總體漲幅從去年的4.5%下降到4%,下降了0.5個百分點,所以各地區不得不降低調整標準。按照平均養老金3330元計算,去年按照4.5%的比例上漲,人均能漲150元,今年按照4%的比例上漲,人均上漲133元,人均上漲養老金下降了17元,所以自然會有更多人上漲不到100元。
第二,沒有達到高齡傾斜調整高齡傾斜只有達到年齡門檻的退休人員才能享受,目前多地最低年齡門檻是70周歲,只有部分地區放寬到65歲、60歲,所以多數70歲以下的退休人員只能享受定額調整和掛鉤調整。之所以我們在網絡平臺看到不少退休人員留言上漲不到100元,也是因為在網上看消息并留言交流的60歲-70歲的退休人員居多,都還沒有達到高齡傾斜條件。加上今年已經公布方案的地區定額調整標準普遍下降,所以若在掛鉤調整方面優勢不明顯,則很可能上漲不到100元。
第三,繳費年限和基礎養老金水平較低。養老金掛鉤調整部分分別掛鉤繳費年限和基礎養老金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今年調整通知明確要強化掛鉤調整比重,所以不少地區提高了掛鉤調整比例。這樣一來,繳費年限短、基礎養老金低的退休人員上漲不到100元就情有可原了。
舉例計算:我們以吉林省的調整方案為例: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30元,同比降低了6元;掛鉤繳費年限方面,分為4個區間確定不同調整標準,分別為25年以下、26年~30年、31年~35年及36年以上,單價分別為1元、2元、3元、4元;與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方面,按照2021年底本人月基本養老金數額的1.33%上漲;高齡傾斜年齡門檻為70歲,調整標準為2021年12月前年滿70周歲、75周歲、80周歲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分別增加25元、35元、45元。
假設李大伯繳費年限20年,基礎養老金2100元,65歲,還未達到高齡傾斜年齡門檻。
那么李大伯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3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2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28元,總的上漲了78元。
可以看出,李大伯之所以上漲不到100元,一方面是由于其繳費年限短,基礎養老金低,另一方面由于李大伯未達到高齡傾斜年齡門檻,若年滿70周歲,也能再漲25元,也能輕松上漲100元以上。
綜上所述,今年養老金上漲不到100元的退休人員,主要有養老金調整比例下降的客觀原因,也有退休人員本身繳費年限短和繳費檔次低、年齡未達到高齡傾斜年齡門檻等主觀上的原因。
本文標題:部分地區養老金上漲補發到賬!有人上漲不到100元,什么原因?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375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