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充裕,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深思的問題。
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預計到2053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大概每3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對養老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年輕化。
2020年,騰訊攜手清華大學共同發布《國人養老準備報告》。報告發現,為提前做好養老準備,超七成90后開始考慮養老,但真正付諸行動的還不到10%。
中國的年輕人正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養老問題,但顯然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并未對此做好準備。
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發展失衡
報告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發展失衡。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養老體系存在兩大不足:一是養老金資產總額占GDP的比重,遠遠低于很多國家;二是嚴重依賴公共養老金,第二與第三支柱的規模嚴重偏小,發揮作用十分有限。
報告對受訪者退休后的收入預期進行了調研,九成未退休受訪者希望退休后收入不低于原來的一半。
然而,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全國平均水平不足50%,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目前大力發展第三支柱是為建設多層次養老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補空白、補短板;二是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養老投資需求,培養老百姓長期投資的習慣;三是統籌三個支柱的發展,讓制度更加靈活,尤其是為基本養老改革提供空間。
近7成人未做好養老財務準備
通過對不同年齡的用戶調研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養老規劃程度明顯越來越好:超過7成90后考慮過養老規劃問題,而80后和70后的相應比例則更高,達到了80%和85%。
看起來大家好像十分關心養老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考慮過的人中,有64.15%的人群都只是想過,但未具體規劃。
從整體來看,目前對養老沒有清晰規劃的受訪者占了7成以上。
也就是說,雖然大部分人都有進行退休規劃的意識,但付諸行動者卻只占了很少一部分(15.9%),有清晰規劃的更是寥寥無幾,只有1.4%。
年輕人應盡早做好養老準備,從參加工作起就可以開啟養老儲蓄和投資計劃,這樣一來,會有更多的時間讓投資獲得增值,減少資本市場上的波動性對養老資產價值的影響。
要多少錢才能安度晚年?
據本次《國人養老準備報告》,有80.6%的未退休受訪者認為,退休前所有的儲蓄(包括各類投資和養老年金險保單等)應為目前年收入的10倍,才可以實現退休生活的目標。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為20-30萬,你至少需要200-300萬才能享受較高品質的養老生活。
而據富蘭克林鄧普頓2019年發布的相關報告,如果生活在國內一線城市,那么至少需要準備400萬存款,而當時,即使在一線城市,能達到該標準的人也僅有5%。
更早在2017年,中國金融養老論壇曾發布報告,表明要靠存款養老,70%的人認為需要有100萬以內足矣,但超過50%的人認為至少需要50萬。現在再看這個數字,是不是又有不同?
總體而言,各大報告的結果似乎都在說明,要靠存款養老,沒有大幾百萬是很難的。而對普通人來說完成這個目標并不算容易,盡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安排適當保險等,都可以緩解未來養老的壓力。
養老要趁早,養老投資從一開始就是立足于長期投資,力求最大化把握其長錢屬性。
簡單來說,以下圖為例,在相同的長期復合年化收益率下,從30歲開始的投資方案,每個月所需投入的資金會明顯少于從50歲開始的投資方案。
▲不同長期復合年化收益率、不同年齡下每月需要投入所需的金額
也就是說越早開始投資,預期每月的資金投入也就會越少,對現有生活的影響越小。
林語堂先生曾說過,優雅地老去,也不失為一種美。趁早規劃養老,布局長期投資,等到有一天老去,也就能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
本文標題:超七成90后開始考慮養老問題,當代年輕人有多少錢才能放心退休?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556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