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法有變,養老金調整差距將會拉大,這是真的嗎?
在養老金的核算體系中,工齡和繳費指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退休職工養老金的高低,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工齡和繳費指數這兩個因素,其他因素雖然也很重要,比如養老金計發基數,但個人無法決定。
工齡長代表的是長繳多得,繳費指數高代表的是多繳多得,工齡長,繳費指數高,退休時核定的基本養老金也低不了。
退休后,在養老金調整方面,工齡和繳費指數依然繼續發揮作用。作為養老金調整方法之一的掛鉤調整,一般認為是雙掛鉤,包括工齡掛鉤和基本養老金掛鉤。工齡長,調整后多增加養老金自不必多說,基本養老金的多與寡又是工齡長和繳費指數高的產物,在雙重效應的加持下,調整增加的養老金自然也會讓人很羨慕。
如今,2022年的養老金調整通知已經公布,漲幅為4%,若以2021年人均月基本養老金2987元為基數,退休人員每月可以增加約120元的養老金,1年下來每人平均約增加1440元。
與此同時,養老金調整通知也定下了調整的基調,明確了調整的方向,要求每個省市的具體調整方案,采取雙掛鉤的模式,不僅要與工齡掛鉤,也要與基本養老金掛鉤,適度加大掛鉤調整所占比重。
這表明,掛鉤調整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調整方法,而是要凸顯掛鉤調整中工齡和養老金的作用。在整體調整水平已經設限4%的情況下,掛鉤比重的提升,意味著其他兩種調整方法定額和傾斜必須降低調整比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減小養老金調整的平均主義,體現養老金調整分配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調整的結果也勢必會導致調整金額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為了驗證結論的準確性,我們進行一個數據分析。
假如某省市在去年的養老金調整中,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的比例為4:3:3,也就是定額調整金額占40%,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占比分別為30%,在人均月增加120元養老金的情況下,定額調整增加了48元,掛鉤調整增加了36元,傾斜調整也增加了36元。
在今年適度加大掛鉤調整所占比重的總基調下,這種分配調整的比例要被打破,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降低定額調整的比重
假如將定額調整的份額由40%降低為30%,而將掛鉤調整的份額由30%增加到40%,傾斜調整比例保持不變,調整后三者的比例變為3:4:3,定額調整增加36元,掛鉤調整增加40元,傾斜調整依然增加36元。
第二種情形,降低傾斜調整的比重
假如定額調整的份額40%保持不變,而將傾斜調整的份額由30%降低為20%,掛鉤調整的份額由30%增加到40%,調整后三者的比例變為4:4:2,定額調整增加48元,掛鉤調整增加48元,傾斜調整增加24元。
第三種情形,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的比重同時降低
假如定額調整的份額由40%降低為30%,傾斜調整的份額由30%降低為20%,那么掛鉤調整的比例將從30%增加到50%,調整后三者的比例變為3:5:2,定額調整增加36元,掛鉤調整增加60元,傾斜調整增加24元。
以上三種變化情形,都將提升掛鉤調整的比重,雖然掛鉤調整的整體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每個人的工齡和基本養老金差異比較大,因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而減少的金額會讓掛鉤比重增加,但增加的金額并不是平均分配到退休人員,而是按照工齡的長短和養老金的高低進行分配,結果必然導致工齡長、養老金高的人分配到更多的調整養老金,從而拉大了養老金調整的差距,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的人增加的養老金多,而工齡短和養老金低的人雖然也能增加的養老金,但增加的金額少一些。
綜上所述,工齡和繳費水平很重要,不僅體現在退休養老金的核定上,也體現在養老金的調整上。在養老金調整向工齡和養老金傾斜的總基調下,工齡長和養老金高這兩類人將會從中受益,調整的結果一定是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調整增加的養老金就會越多,雙掛鉤后的差距拉大了,這樣的調整方法也是提醒所有參保人員:在參保繳費階段,要多繳費、長繳費。
本文標題: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法有變,調整差距將會拉大,這是真的嗎?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559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