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平安走完人生的后半段旅程,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和骨感。
70歲的老人,兒女也是人已中年,正處在事業(yè)轉折的關鍵時期、孫輩中考或高考的關鍵節(jié)點。
父母大多不希望自己給兒女添負擔,但是有時候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
70歲王大爺的養(yǎng)老經歷就一波三折,欣慰的是最終他找到了一個讓兒女和他都覺得舒適方式。
剛退休的時候,王大爺和老伴身體都很好,那時候孫子在念小學,老兩口就幫忙接接孫子,沒事的時候跟著老年旅游團游山玩水,生活很是瀟灑愜意。
沒想到這樣的日子剛過了3年,老伴突發(fā)腦溢血,人雖然搶救回來,但是卻失去了自理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飯需要打成糊糊一點點喂進嘴里,24小時的照顧。
老伴身體好的時候,一直是老伴做飯操持家務,老伴病倒后王大爺手忙腳亂,連飯都吃不上了。
兒子和女兒商量后決定請住家保姆照顧父母的生活。一個居家保姆,既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又要做一日三餐,每個月的費用6000塊錢, 每到節(jié)假日還要支付三倍的工資。
好在王大爺和老伴的每月收入加在一起8000多塊錢,平日里也有些積蓄,兒子和女兒都很孝順,給老兩口買吃喝,補貼生活費。
只是,合適的保姆不容易找,老伴的病情導致晚上起夜比較頻繁,基本1-2個小時就要醒一次;每次喂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因為吞咽功能的喪失,喂一次飯需要半個多小時。
有的保姆無法接受熬夜,做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有的保姆和王大爺性格不合相處不來,王大爺就把人家辭退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合適的保姆,連續(xù)干了5個月后,兒子出車禍保姆回家照顧兒子,每次更換保姆時候,王大爺都是心煩氣躁。
后來,老伴徹底不能自己吃飯了只能靠鼻飼進食,這就遇到了更大的問題。
首先是要求保姆必須有照顧這種類型病人的經驗,一日三餐打糊糊時如果太稀容易吃不飽、如果太稠容易堵住鼻管。每次喂完飯要沖洗胃管。
喂飯的時候推送的速度太快容易嗆著老伴,一旦食物的殘渣進入肺部容易引起感染。推送的太慢食物不能順利到達胃部。
其次,胃管要經常更換,一般一個月更換一次,最長3個月更換一次,每次更換都需要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操作,一不留神老伴把胃管拔出來以后還需要再次插入。
一旦老伴出現不舒服癥狀的時候就要120送到醫(yī)院,這時候有的保姆會拒絕一起去醫(yī)院,出院后還要再找保姆。
王大爺在兒女的建議下,選擇了一家醫(yī)養(yǎng)結合的養(yǎng)老院入住。王大爺和老伴住一個標間,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的很營養(yǎng),有護工給老伴洗澡、翻身;護工都經過專業(yè)的鼻飼進餐培訓,一旦拔管后護士會及時過來處理。
王大爺可以下樓去和其他老人打牌、下棋,天氣好的時候推著老伴在院子里曬太陽、聊天。
每天有醫(yī)生查房,出現不舒服醫(yī)生就會及時診治。房間有呼叫鈴,隨時還可以呼叫護理人員。
每個月的費用需要1萬多元,王大爺和老伴的收入需要不足的差額就會比較多。
最大的好處不用擔心沒人照顧老伴,王大爺還可以有時間去和其他老人下棋聊天,不用操心一日三餐,或者生病跑醫(yī)院這些事情。
在養(yǎng)老院住了半年后,老伴被查出癌癥很快就去世了,王大爺很難過,但也覺得老伴是一種解脫。
這時候如果王大爺還住標間就要補齊差價,要想省錢就要和別人同住一個房間,王大爺為了節(jié)約錢選擇了和相對熟悉的老劉同住。
原本不住在一起還沒感覺,住到一起才發(fā)現兩個人的作息不同、就是看電視的興趣點都不在同一個點上,老劉愛絮叨,王大爺老伴剛走就想安靜的呆著,不想聽老劉呱噪。
為此兩人矛盾不斷,都說老比小,護理人員為了調和兩位老人的矛盾也是心力憔悴,不得已經常把兩位老人的子女請到養(yǎng)老院調解矛盾。
后來,王大爺又換到了4人間,覺得人多會熱鬧些,可是那份熱鬧白天晚上都有了:晚上有的人打呼嚕、有的人睡不著叫護工,白天想補覺探視家屬人來人往。
最讓王大爺心里覺得受到刺激的是,經常看見周圍熟悉的人去世。原本幾天前還一起聊天的老伙伴,突然之間就走了,讓王大爺覺得自己距離人生的終點越來越近。
王大爺要回家住,兒子和女兒不放心他獨居,加上老房子不是電梯房,王大爺的腿腳也不靈便了,兒子就把王大爺接回自己家住。
住到一起后,王大爺才覺得即使自己的親兒子也有很多的不習慣。
兒子家房子不大,兩室一廳,他和孫子住在同一個房間,他習慣了早睡,可是孫子學習睡得晚,兒媳婦要輔導孫子學習,王大爺只能在客廳看電視,等著孫子學習結束再回房間睡覺,經常坐在沙發(fā)上就睡著了。
女兒周末去看他也覺得不方便,原本女兒都是一家三口回家,現在他住兒子家,女兒一家去了幾次后,兒媳婦對于要做7口人的飯頗有微詞,女兒也不好意思常去。
女兒提出接他去自己家住,女兒家是套三房子,給他單出騰出一間房,王大爺覺得養(yǎng)老還要靠兒子,而且自己已經把家里的房子過戶給了兒子,自己不好意思去女兒家住。
王大爺在兒子家住得很憋屈。
后來在樓下和鄰居聊天時聽說小區(qū)一室一廳的房子每個月租金只要200塊錢,于是他提出把自己在兒子小區(qū)租房子住。
在他的堅持下,兒子給他租了鄰居家的房子王大爺自己一個人住,感覺到整個人身心放松,作息自由,每天晚飯去兒子家吃完后回自己的房子,看電視、休息。早飯、午飯自己隨便做點。
孫子也經常放學后先去王大爺那里叫著他一起回家吃晚飯,每到這時候,王大爺看著大孫子心里都很高興。
女兒周末過去給他做飯、收拾下衛(wèi)生,一家三口陪他吃飯,如遇到生活問題兒子可以隨時過去給他處理。
老年人的養(yǎng)老方式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自己覺得幸福的就是最合適。
從王大爺的養(yǎng)老經歷就能看得出,人老了,不管什么樣的養(yǎng)老方式,最重要因素其實是:健康的身體、充裕的存款、孝順的子女。
而且老人也要調整好心態(tài),最大限度的靠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即使依靠子女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兩代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存在的。
王大爺的養(yǎng)老經歷,或許會老年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本文標簽:養(yǎng)老金,養(yǎng)老服務,居家養(yǎng)老,養(yǎng)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70歲老人的養(yǎng)老感慨:請保姆、住養(yǎng)老院,都不如這種生活方式愜意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623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