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及之前的中國家庭,養兒防老的觀念代代相傳,那個年代的家庭很多是多子化家庭,兄弟姐妹可以分擔贍養父母的壓力。
1971年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目前大部分70后、80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每對夫妻最少需要照護4個老人(一方父母身故為少數),除了贍養父母,還要撫養子女,忙于工作,壓力巨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水平不斷進步,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為78歲,預計今后每年會增加1歲,90后極大可能需要贍養6個老人,壓力可謂山大。
老齡化和少子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對國家、社會、民生帶來巨大的影響,2050年我國老齡化會達到頂峰,到時每3個人就會有一個65歲及以上的老人。社會上會出現如當今日本一樣老老介護的情況,70歲左右的兒女照護百歲父母。
因為工作原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當代70后至90后的人大部分是帶病生活,患慢性病的年齡逐年下降,有些人的身體情況還不如自己的父母,因此未來養兒防老的養老模式已不再適用于中國社會。
那么70后至90后當我們老了依靠誰呢?
⒈依靠自己的健康和養老資金的積累
健康能讓自己領取更久的養老金。 健康能讓自己少吃藥看病。 健康能讓自己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健康能減輕家人的照護壓力。 健康能讓自己再創業,為晚年的養老生活積累更多的財富。 合理規劃收支,對兒女家人進行適量資助。 運用身邊的資源找到第二個財富增長點,為自己積累更多的養老資金。 活到老學到老,自立終老。⒉依靠兒女給予一定的幫扶及高頻率的探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會有所下降,需要兒女從旁指導。 需要兒女對養老護理員及老人入住的養老機構進行監督。 當自己養老金不足時,需要兒女給予部分贍養資助。 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尤其是兒女及家人的陪伴及探望。⒊依靠國家推出的多項養老政策
國家推出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解決了長期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緩解了老人所在家庭的護理壓力和經濟壓力。有需要的網友可以去當地醫保部門咨詢。 2022年3、4、5連續3個月國家在江蘇推出延時退休試行政策,在北京、青島、深圳等地推出養老金專項理財試行政策并把原來的4地4機構增加到了10地10機構,推出最高年繳12000元的個人養老金政策,推出養老金儲蓄政策。 2022年5月,2021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漲4%。 江蘇、河南等省市逐漸推行每公里一個養老服務站。⒋依靠社區推出的多項助老方式
上海社區推出的智能社區老年食堂,機器人炒菜,智能送餐車送餐到戶。 山西太原助老志愿者的窗簾行動保障獨居老人、失能老人的居家安全。 社區適老化改造保障了老人出行的安全便利。想要緩解老齡化直至徹底解決老齡化問題,需要國家、社會、老百姓三方共同努力。作為普通老百姓自己努力的同時,靜待國家各項試行政策的不斷完善并最終落實到老百姓晚年養老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理想的晚年養老生活為遞進模式:
感謝閱讀,請分享給更多朋友助力每一個人樂享晚年、安心養老。點贊、收藏、曉松與您分享更多關于身心健康、養老理財、養老規劃的話題。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本文標題: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日趨嚴重,70后、80后、90后未來如何應對?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shenghuo/2625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