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將適當增加老人家食堂!現場制作,可送餐!
時間:2022-12-09 20:12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天津市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300萬人
占總人口的21.66%
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
如何讓老人吃飽、吃好是社會關注的問題
目前
越來越多的老人家食堂
讓老年人享受到了便捷的就餐服務
但老人家食堂點位不齊
餐品質量參差等問題也愈發突現
【老人家食堂現狀】
自2019年起,天津市民政局已經推動街道社區開設老人家食堂1701家,其中一級老人家食堂有184個,二級老人家食堂有1517個,今年已有158萬人次享受了助餐服務,自2019年以來,累計補貼資金超過1200萬元。
存在的問題:老人家食堂點位不齊
有的區還沒有落實一個街道一個一級食堂,一個社區一個二級食堂的布局,農村地區老人家食堂還沒有大面積推開。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供需不平衡
一些地區是有設施但需求不旺,比如有的二級食堂平均每天只有三四位老人吃飯,企業感到運營難以為繼,慢慢地,二級食堂的市場就被冷淡了。
另一些地區是有需求但設施不足,比如原來老人較少、沒有助餐需求的區域,由于周邊新建小區或新建學校老人過來幫忙看孩子等原因,助餐需求突然增多。
二.送餐服務受限制
老年配餐不同于商業外賣,為了確保老人用餐和居家安全,對送餐人員也有特別要求,目前多是老人家食堂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但這些人本身工作就比較多,只能抽時間在附近送餐,老人家食堂服務的輻射范圍就受到了限制。
【老人家食堂如何維持】
老人家食堂的經營者姜先生,從2017年起開始投資運營河東區春華街的老人家食堂,當時街內所屬12個社區陸續設置配餐點,但由于訂餐量不大,企業不盈利,大部分位于社區里的二級配餐點陸續關閉。目前主要以街內的兩家一級配餐點為主,具備現場就餐、配送餐功能。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峰:
這種情況在部分區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目前,在二級老人家食堂享受助餐服務的不多。
二級老人家食堂越來越冷清的原因,主要還是二級食堂的服務、環境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一級老人家食堂要求明廚亮灶、現場制作,提供就餐、送餐和配餐三種服務,而二級食堂只要求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和簡要的加熱工具,僅有就餐和配餐兩種服務。慢慢地,二級食堂的市場就被壓縮了。
下一步,市民政局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按照加一減二的思路優化老年人食堂布局,合理分配資源,也就是適當增加一級老人家食堂,引導服務不好的二級老人家食堂退出市場。
【做好老人家食堂的管理】
老人家食堂作為天津市養老服務的一個品牌,在建好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對其后續的管理。
加大宣傳力度
不僅向群眾做好宣傳,也要向基層單位和相關企業、社會組織加大宣傳,讓基層的工作人員將這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讓更多專業的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到老人家食堂的運營中來。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指導各區推進片區化運營管理,以規模換市場。
將補貼時間由每周五次改為每天一次,由午餐擴展到晚餐,標準套餐由13元的上下浮動不超過30%擴展到50%,根據農村老人的需求情況推進農村地區老年人助餐服務。
做好評估監管
建立老人家食堂的準入、退出和評估機制,邀請第三方專業結構,結合服務質量、菜品質量、老年人滿意度等內容對全市老人家食堂進行抽查評估打分,爭取評選出一些星級老人家食堂,淘汰更換一些不符合標準的食堂,讓老年人更滿意。
【讓老人家食堂成為老人專場】
結合老年人的助餐需求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實際,明年的助餐工作主要是打好三張牌。
1.打好農村牌。農村地區助餐工作的擴面工作,主要依托社會化運營照料中心為試點,按照日照搭臺、村居承辦、居民互助、個人自愿、梯度收費、社會參與的思路,探索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模式和標準,根據老年人需求情況,逐步、分批推動農村地區助餐工作。
2.打好送餐牌。主要解決不方便離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就餐難題,建立市場化、志愿者、互助式相結合的送餐服務隊伍,完善送餐服務網絡,推進助餐服務入戶。
3.強化監管牌。主要通過打造以助餐管理員、助餐評估員、助餐陪餐員的三員隊伍,構建食堂自律、群眾參與、政府監管的老年人助餐服務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助餐政策落地的直達性、精準性和時效性,確保把老人家食堂辦到群眾心坎上,確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確保陽光助餐。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天津將適當增加老人家食堂!現場制作,可送餐!
本文出處:http://www.322033.com/news/news-dongtai/2852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